本站为研究生创业项目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分享本站到: 2

郑大口腔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2011-10-12 19:22:21 作者:郑大考研网 来源:郑大考研论坛

考研热线:13673667913   13213169513 客服QQ:1053073594;QQ:2318333097
    总部地址:大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大学路中原路郑州大学老校区14号教学楼下)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五年制)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组织学与胚胎学胚教研室
 
 《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12008 
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                      
英文名称: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学  时:54
时:90        讲课学时:36           实验学时:54
学  分:5
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影像学、麻醉学、口腔医学等专业
先修课程:解剖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为了适应医学形态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将原有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改编为《人体组织学》(human organization),它是研究正常人体结构,特别是微细结构的自组织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即研究个体从生命确立、发育、生长到成熟、衰亡整个生命过程中形态结构演化的科学。现代人体组织学是细胞学、胚胎学和传统组织学及其发展而来的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组织生物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的一门重要现代综合性生物学科。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获得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通过理论课和实习课的教学,充分运用标本、模型、多媒体、图表、幻灯片、教学电影、电视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光镜观察,要求学生能辨认不同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显微和超微结构,了解这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对从微观形态学角度研究人体形成、发展与衰亡过程及人体生命过程中从整体到细微结构的发生、演化的自组织过程有较系统的认识;从而为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要求: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地使用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实习指导;②熟悉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并能熟练地使用和维护显微镜;③能用光镜辨认各种组织和器官的结构,能够初步识别主要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亚微结构;④能用文字及绘图正确描述或描绘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各种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大纲确定高等医学院校5年制医学、儿科、卫生、五官及口腔专业人体组织学的基本要求。在每章的“目的要求”项目中,指出熟练掌握、掌握与了解三级要求。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目的要求】
1. 了解组织学的研究内容。
2. 掌握组织学的一些常用研究技术方法的原理。
3.了解组织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1.组织学的研究内容。
2.组织学中一些常用的技术方法: 一般光镜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切片、涂片、铺片、磨片的制备及其应用范围,H-E染色概念,嗜酸性、嗜碱性和中性的含义),亲银性、嗜银性的含义,常用的长度单位。透射电镜(TEM)技术,扫描电镜(SEM)技术,冷冻蚀刻法、X-射线显微分析术。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同位素示踪法、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的概要过程、原理和应用。细胞和细胞化学定量分析术、组织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术、细胞分离术的概念。
 
第二章 人体胚胎发生
【目的要求】
1.了解胚胎学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2.了解胚胎学发展简史和现代胚胎学。
3.掌握生殖细胞的成熟和获能。熟悉受精必须具备的条件、地点、过程和意义。
4.熟练掌握卵裂、胚泡形成、植入过程及三胚层的形成。了解三胚层的分化。
5.了解外形的建立和发育中的变化。
6.掌握蜕膜的形成和变化。掌握胎盘的结构与功能。熟悉胎膜的形成和演变。
7.了解孪生和多胎、先天性畸形的致畸原因及畸形易感期。
8.了解腮器的发生。
9.掌握颜面的形成。
10.掌握腭的发生。
11.了解口腔及鼻腔的分隔及牙的发生。
12.了解颈及四肢的发生。
13.了解颜面、颈及四肢的先天性畸形和成因。
【教学内容】
1.胚胎学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2.胚胎学发展简史和现代胚胎学。
3.人体发生概述,胚胎时期、胎儿时期及围生期。
4.精子的发生、成熟和获能,卵子的发生和排卵。
5.受精:受精必须具备的条件、时间、地点,受精的过程和意义。
6.卵裂和胚泡的形成:卵裂过程、胚泡的形成及其结构。
7.胚泡的植入和子宫内膜的变化:植入过程及必需具备的条件,异位植入。植入时滋养层的变化、子宫蜕膜的变化。
8.胚层形成
二胚层时期:胚盘的形成,羊膜与卵黄囊的形成,胚外中胚层的形成。
三胚层时期:脊索和胚内中胚层的形成,绒毛膜的形成,体蒂和尿囊的形成。
9.胚层分化:
柱形胚体的建立,血管性营养。
外胚层的分化:神经板、神经沟、神经管和神经嵴,外胚层分化的主要器官和组织。
中胚层的分化:轴旁中胚层、体节、间介中胚层、体壁中胚层和脏壁中胚层、胚内体腔,中胚层的分化的主要器官和组织。
内胚层的分化:原始消化管及其分化的主要器官和组织。
10.胚胎外行变化概要,胚胎胎龄测算法。影响的胎儿生长因素及致畸易感期。
11.先天性畸形与致畸因素、以及致畸易感期。
12.胎膜与胎盘:卵黄囊、尿囊、羊膜、绒毛膜在胚胎发生中的变化及功能。脐带的形成及胎膜在胚胎发生中的功能。胎盘的结构和功能,胎盘膜。
13.双胎、联胎和多胎。
14.腮器的发生:腮弓、腮沟、腮膜及咽囊的发生。
15.颜面的形成:额鼻突、上颌突、下颌突、内侧鼻突、外侧鼻突的形成及演化。
16.腭的发生:正中腭突和外侧腭突的发生及演化。
17.口腔及鼻腔的分隔。牙的发生。颈及四肢的发生。
18.颜面、颈及四肢的先天性畸形和成因。
 
第三章 人体的细胞
【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人体细胞的一般特点。
2.熟练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熟练掌握细胞质的结构(细胞器)和功能。
4.熟练掌握细胞核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5.熟悉细胞骨架的组成和功能。
6.掌握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教学内容】
1.细胞的功能和分化
2.细胞结构
(1)细胞膜
(2)细胞质:①内质网,②核蛋白体,③线粒体,④溶酶体,⑤高尔基复合体,⑥中心粒,⑦环孔板,⑧过氧化物,⑨包含物,⑩细胞骨架:a.微管、b.微丝、c.中间丝
(3)细胞核:①核膜,②染色质,③染色体,④核仁。
3.细胞的生物学特性:①新陈代谢,②内吞作用,③感应性,④运动性,⑤细胞分裂,⑥细胞分化,⑦细胞衰老,⑧细胞凋亡
 
第四章 人体的组织
【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组织的概念和类型,了解细胞间质的概念
2.熟练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类型。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功能及主要分布。上皮细胞各面的特殊结构及功能。
3.熟练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4.了解肌组织的结构机能特点和分类,熟练掌握骨骼肌纤维和心肌纤维的光镜、电镜及其不同点。
【教学内容】
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被覆上皮和腺上皮的概念和功能。
2.被覆上皮的分类原则。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移上皮和复层扁平上皮的结构、功能及主要分布。
3.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衣、微绒毛和纤毛的光镜及超微结构和功能。上皮细胞侧面的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逢隙连接的分布、超微结构和功能。连接复合体的概念。上皮细胞基底膜面的基膜、半桥粒和质膜内褶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4.腺上皮和腺的定义,腺的发生和内、外分泌腺的形成与结构特点。外分泌腺的结构和分类。腺细胞的类型及其结构特点。
5.上皮组织的更新和再生。
6.结缔组织的特点、分类、来源和功能间充质的结构。
7.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8.致密结缔组织、弹性组织、脂肪组织与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9.肌组织的结构机能特性,肌组织的分类。
 
第五章      体被系统
【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皮肤的基本结构、功能。
2.掌握汗腺、皮脂腺和毛的结构、功能。
3.熟练掌握疏松结缔组织各种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4.掌握乳腺的组织结构
5.了解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6.了解纤维和基质的形成。
7.了解指(趾)甲的结构。
8.了解皮肤的发生、再生与老化。
【教学内容】
1.皮肤的发生:表皮的发生,真皮的发生和皮肤附属器的发生。
2.皮肤的组成及功能:表皮的分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的光镜和超微结构。黑色素细胞的光镜和超微结构。郎格罕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的简介。真皮的分层,乳头层结构特点,网状层的结构特点。
3.皮肤附属器的结构、功能:毛发的组成:毛干、毛根、毛囊、毛球和毛乳头的结构。毛发的生长和更新。立毛肌的位置、功能。皮脂腺的位置、结构和分泌方式。外泌汗腺的分泌部及导管的结构、肌上皮细胞的位置、功能。顶泌汗腺的分布、结构特点。指(趾)甲的结构。
4.皮下组织的结构:即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
细胞: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细胞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纤维与基质的形成过程;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的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及其功能;脂肪细胞的光镜结构及功能。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的概念。
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理化特性和染色特点。
基质:基质的组成、特性和功能。组织液的概念。
5.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6.皮肤的再生与老化。
7.乳腺的组织结构,各期乳腺的结构特点。
 
第六章 运动系统
【目的要求】
1. 熟练掌握透明软骨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弹性软骨与纤维软骨的结构特点。
3. 熟练掌握骨组织的结构。
4. 熟练掌握骨骼肌的光镜、电镜结构。
5. 了解骨发生和骨改建的基本概念及主要过程。
6. 了解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细胞在血钙调节中的作用。
7. 了解骨骼肌的收缩机理。
【教学内容】
1. 软骨:
软骨组织的结构。软骨细胞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软骨基质的结构。软骨膜的结构和功能。软骨的生长方式。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及纤维软骨的分布、结构特点和功能。
2. 骨:
骨组织:骨基质的化学成分及形态结构。骨组织的细胞(骨细胞、成骨细胞、骨原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光镜及电镜结构及功能。
长骨的结构:骨松质与骨密质的结构。环骨板、间骨板和骨单位。骨膜的结构与功能。
骨的发生与生长:骨组织发生的基本过程。骨组织的形成与重吸收。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的概念。
软骨内成骨的过程:软骨雏形的形成。软骨周骨化。软骨内骨化,初级骨化中心形成,骨髓腔的形成,次极骨化中心形成。骨单位的形成和改建。
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因素。
3.骨骼肌(肌肉)的一般结构(肌膜,神经和血液)。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肌膜、核、肌浆、肌原纤维)。骨骼肌的超微结构(肌原纤维的粗肌丝和细肌丝及其化学分子构筑。横小管和肌质网、线粒体、糖原等)。骨骼肌纤维的收缩机理。
 
第七章 神经系统
【目的要求】
1. 熟练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 熟练掌握突触的超微结构特点和分类。
3. 掌握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4. 掌握神经末梢的结构、分类和功能。
5. 熟练掌握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分类。
6. 掌握大脑皮质、小脑皮质及脊髓的组织结构。
7.掌握周围神经的结构。
8.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区分,白质、灰质的构成成分及环路的概念。
9.了解脑、脊神经节及植物性神经节的结构。
10.了解脑脊液及血脑屏障的结构。
11.了解神经纤维的溃变与再生。
12.了解神经系统的发生。
【教学内容】
1.神经系统的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发生和组织发生;大脑的发生;小脑的发生;脊髓的发生;周围神经系统的发生。
2.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细胞体、树突、轴突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神经细胞按形态和功能分类与按所释放的神经递质分类,轴突内双向运输的结构基础。
3.突触:神经细胞间的连接:突触的分类,化学性突触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神经元产生的化学信使。
4.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点。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类型:灰质和白质的组成成分。大脑的组织结构:大脑皮质和基底神经节。小脑的组织结构:小脑皮质和小脑中央核。脑干和脊髓的组织结构。脑室系统和脑脊膜、脑血管、脑屏障。
5.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及周围神经的结构。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神经膜与髓鞘的形成及其超微结构,无髓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神经末梢:神经末梢的分类,感觉神经末梢(环层小体、触觉小体、肌梭、游离神经末梢)的结构与功能。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及内脏运动神经末梢)。
6.神经纤维的再生:病理性再生,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动力学。
 
第八章 眼和耳
【目的要求】
1. 熟练掌握眼球壁各层及屈光装置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黄斑、中央凹、视神经乳头和视神经的结构。
3. 掌握眼睑的结构。
4. 掌握壶腹嵴、味觉斑和螺旋器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5. 了解内耳膜迷路的组织结构。
6. 了解眼、耳的发生。
【教学内容】
1.眼球壁:
纤维膜:角膜的结构与生理特性。巩膜的结构。角膜的发生。
血管膜:脉络膜、睫状体的结构。睫状肌的分布与功能。睫状体上皮的结构及其与房水形成的关系。虹膜的结构,瞳孔开大肌与瞳孔括约肌的结构和功能。虹膜的发生。
巩膜静脉窦与小梁网的结构及其在房水循环中的作用。
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与功能。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与功能。节细胞、水平细胞与无长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放射状胶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视网膜的分层。黄斑的结构与功能。视神经乳头与视神经。视网膜的发生。
2.眼球内容物:
    眼房和房水。房水循环途径。晶状体睫装小带的结构和功能。玻璃体的结构。眼房的发生。
3.睑的结构。睑缘腺、睑腺与睑板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4.耳的一般结构及分部。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组织结构。球囊斑、椭圆囊斑、壶腹嵴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蜗管壁各部的结构。螺旋器的结构和功能。外耳、中耳、外耳的发生。
 
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内分泌腺的发生。
2.掌握内分泌腺的基本结构特点。
3.熟练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的结构及功能。
4.熟练掌握肾上腺和垂体的分部、结构及功能。
5.了解松果体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
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腺的基本结构特点。含氮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两种细胞的光镜及超微结构。靶器官、靶细胞和受体的概念。
2.甲状腺的一般结构,滤泡上皮的超微结构和激素的合成及分泌,滤泡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甲状腺的发生。
3.甲状旁腺的一般结构,主细胞和嗜酸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甲状旁腺的发生。
4.肾上腺的一般结构:皮质和髓质,皮质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的结构及功能。肾上腺髓质的结构及功能。肾上腺血管的分布,皮质与髓质的功能联系。肾上腺的发生。
5.垂体的一般结构及分部,腺垂体远侧部的细胞类型、及功能,结节部和中间部的一般结构,神经垂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下丘脑的关系。神经内分泌的概念。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脑垂体的发生。
6.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发生。
 
第十章 血液与免疫系统
【目的要求】
1.    熟练掌握各种血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正常值和血小板的结构、功能及正常值。了解血红蛋白的正常值。
2. 了解红骨髓与黄骨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3. 掌握造血干细胞的基本概念。
4. 熟悉淋巴的形成及意义。
5. 了解血细胞发生中形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及其主要实验及理论。
6.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各个器官发生过程。
7.熟练掌握淋巴细胞的类型及功能。掌握淋巴组织的组成类型、结构及功能。
8.熟练掌握中枢和周围淋巴器官的概念。
9.熟练掌握胸腺的结构、功能及淋巴结和脾的结构及功能。
10.了解扁桃体的结构特点。
11.掌握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类型及功能。
【教学内容】
1.血液的组成及作用。有形成份的分类及正常值。
2.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构造及功能。网织红细胞的特点及正常值。
3.白细胞的分类。各类白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及功能。三种粒细胞特殊颗粒的超微结构特点及其性质。
4.血小板的大小、形态、结构及功能。
5.淋巴的形成及意义。
6.红骨髓及黄骨髓的结构。造血干细胞与造血祖细胞的基本概念。各种血细胞发生的基本过程,形态特点及一般形态变化规律。
7.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各个器官发生过程。
8.淋巴细胞的类型及其主要功能。
9.淋巴组织:弥散淋巴组织的结构及功能,淋巴小结的结构:
10.淋巴器官:中枢和周围淋巴器官的概念。
11.胸腺的一般结构:皮质及髓质。胸腺细胞的来源及分布。胸腺上皮细胞的光镜及超微结构和功能。胸腺髓质的结构特点:胸腺小体、胸腺的血循环及血-胸腺屏障的结构及功能。胸腺的功能。
12.淋巴结的一般结构:皮质及髓质。浅层皮质、副皮质区、皮质淋巴窦及髓索、髓窦的结构及功能。淋巴结的功能。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途径及生理意义。
13.脾的一般结构:白髓:脾小结、动脉周围淋巴鞘。边缘区的结构及功能。红髓:脾索的结构,脾窦的光镜、超微结构。脾的血循环途径和脾的功能。
14.扁桃体:淋巴组织和上皮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15.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类型及功能。
 
第十一章 循环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微循环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2.掌握大、中、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3.掌握静脉的结构特点。
4.掌握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三类毛细血管的光镜结构及超微结构特点与功能。
5.熟练掌握心脏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6.了解淋巴管的一般结构。
7.了解血岛形成至原始心血管系建立的简要过程。
8.熟练掌握心脏的发生和常见畸形。
9.了解弓动脉的形成和演变。
10.掌握胎儿血循环的途径。
11.熟练掌握胎儿血循环的特点及生后改变。
【教学内容】
1.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分布、一般结构。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的超微结构特点。毛细血管的功能与形态结构的关系。
3.动脉:动脉的一般结构。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及微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4.静脉:静脉的一般结构特点。微静脉、小静脉、中静脉和大静脉的结构特点。静脉瓣的结构。
5.微循环:微循环的概念、组成微循环的各段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6.心脏:心脏壁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心房肌、心房颗粒及内分泌功能。心瓣膜的结构和功能。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分布和功能,起搏细胞、移行细胞和蒲肯野纤维(束细胞)的光镜结构、分布及其作用。
7.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和功能。淋巴管和淋巴导管的结构特点。
8.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血岛形成,胚外及胚内血管的发生及早期血循环的建立。
9.心脏的发生:生心区、心管及心周体腔的建立。心管转位和分段(心球、心室、心房、静脉窦。
10.心脏的内部分隔:心内膜垫的形成和房室管的分隔、原始心房与心室的分隔。动脉干和心动脉球的分隔。静脉窦的演变。
11.弓动脉的发生和演变。
12.胎儿血循环的途径、特点及生后的改变。
13.心脏发生的先天性畸形: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动脉干和心动脉球分隔异常。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腮弓的发生和颜面形成。原始消化管最终分化的器官。囊的发生和演变。胃、肠的发生及泄殖腔的分隔。
2.了解口腔及鼻腔的分隔及舌的发生。肝、胆道系及胰的发生。颜面、胃、肠等的先天性畸形和成因。
3.掌握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熟练掌握食管、胃、肠的结构特点及功能。掌握唾液腺的一般结构。熟悉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掌握胰腺腺泡的结构及功能。掌握胰岛的分布和结构特点。熟练掌握肝的光镜结构及功能。熟练掌握肝细胞、肝血窦、窦周隙及胆小管的超微结构及功能。掌握肝血循环途径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掌握胆汁的产生及排出途径。
4.了解口腔黏膜、舌及牙的结构。消化道内分泌系统细胞的分部和结构特点。消化道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APUD细胞系统的概念。门管小叶、肝腺泡的划分。肝细胞的异质性和肝的再生。胆囊的一般结构。
【教学内容】
1.消化系统的发生 :腮弓、腮沟及咽囊的发生。面部形成及腭的发生。颜面及腭的先天畸形。咽囊的分化及其衍生物。舌与甲状腺的发生。食管和胃的发生。肠的发生及生长。肠襻的形成及转位。生理性脐疝的概念。泄殖腔的分隔。肠袢转位异常、脐瘘、不通肛、先天性无神经节性巨结肠等畸形。肝、胆道系统及胰的发生:肝憩室的发生与生长。肝的组织发生。胆囊与胆道的形成。背胰与腹胰的发生与融合。主胰管与副胰管。
2.口腔黏膜的结构:舌黏膜的结构。舌乳头的类型和结构。味蕾的结构、分布和功能。牙本质、牙釉质、牙骨质及牙髓的结构。牙周组织的概念。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龈的结构。
3.食管黏膜的结构特点:食管腺与食管其他各层的结构特点
4.胃壁各层的结构特点:胃小凹的结构。胃黏膜屏障的结构及功能。胃底腺的组成,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5.小肠黏膜的结构特点:绒毛的结构和功能。小肠上皮细胞组成,吸收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干细胞的分布及功能。小肠腺的结构和功能。小肠其他各层的结构特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结构特点。小肠的吸收功能。结肠及阑尾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直肠的结构特点。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微皱褶细胞的结构、分布及功能。消化管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结构、主要类型、分泌方式、分泌的激素及其功能。
6.唾液腺:唾液腺的一般结构。浆液性、黏液性及混合性腺泡的结构特点及功能。润管、分泌管、小叶间导管及总导管的结构。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的结构特点。
7.胰腺:胰腺腺泡的结构特点及功能。胰岛的分布及细胞组成。A细胞、B细胞及D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8.肝:肝的一般结构及功能。肝小叶及门管区的立体关系。肝板(肝索)、肝血窦及胆小管的结构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肝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功能。肝血窦的光镜结构及超微结构。窦周隙的结构。肝巨噬细胞、储脂细胞的结构及功能。门管区的组成及结构。肝血循环与肝功能的关系。肝内胆汁的排泄途径。胆囊的结构及功能。
 
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鼻咽、喉的结构特点。
2.掌握鼻腔黏膜的分布、结构特点及功能。
3.熟练掌握气管和主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
4.熟练掌握肺的结构,肺泡壁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5.了解肺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6.了解呼吸系统的发生。
【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的组成。
2.鼻腔黏膜:前庭部和呼吸部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嗅黏膜的结构,嗅上皮的光镜和超微结构。
3.喉的结构特点。
4.气管及主支气管的三层结构,呼吸黏膜的光镜和超微结构。黏膜下层的结构。外膜的结构。
5.肺的一般结构:胸膜、间质的组成,实质的导气部和呼吸部的组成,肺小叶的组成。支气管树管壁的三层结构的变化。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的结构特点、克拉勒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结构特点。肺泡上皮I型细胞和II型细胞的超微结构,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分布及功能。肺泡隔的组织结构,气血屏障的结构及功能。肺泡巨噬细胞的分布及功能。肺泡孔的部位及生理意义。
6.肺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7.呼吸系统的发生。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肾的基本结构。
2.熟练掌握肾单位各段及集合小管的分布、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
3.熟练掌握近血管球复合体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4.掌握肾血循环的特点。
5.熟练掌握后肾的发生及其先天性畸形。掌握膀胱和尿道的发生。了解前肾和中肾的发生,泌尿系统常见畸形。
6.了解输尿管及膀胱的一般结构。
【教学内容】
1.肾的基本结构:被膜、皮质、髓质、皮质迷路、髓放线及肾柱的位置和组成。
2.肾的组织结构:肾单位的组成及各段的分布位置。肾小体的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和功能。滤过屏障的组成和功能。血管系膜细胞的结构及功能。近端小管、细段及远端小管的光镜、电镜结构及功能。集合小管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皮质肾单位及髓旁肾单位。近血管球复合体的位置和组成。近血管球细胞和致密班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功能。球外系膜细胞和极周细胞的结构特点。肾间质的分布及组成。间质细胞的结构及功能。肾的血液循环特点。肾的内分泌功能。
3.输尿管及膀胱的一般结构。
4.泌尿系统的发生:
前肾的发生:前肾小管及前肾管的发生。中肾的发生:中肾小管及中肾管的发生。后肾的发生:输尿管芽及生后肾原基的形成及演变,后肾位置的改变。膀胱和尿道的发生:尿生殖窦的分段,膀胱及尿道的发生。
5.泌尿系统的先天性畸形:马蹄肾,多囊肾,异位肾,双输尿管,脐粪瘘。
 
第十五章 生殖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男性和女性生殖腺、生殖管道的发生及分化。
2.了解外生殖器的发生。了解性分化的机理和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畸形。
3.了解睾丸的一般结构。了解附睾、输精管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精子发生过程。
4.熟练掌握生精小管的结构、血睾屏障及睾丸间质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功能。掌握前列腺的结构和功能。
5.掌握卵巢的组织结构,卵泡的发育与排卵,黄体的形成。熟练掌握子宫的组织结构,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其与神经内分泌的调节。
6.了解输卵管、阴道和乳腺的组织结构。
【教学内容】
1.生殖腺的发生:未分化的生殖腺,原始生殖细胞的来源。生殖腺的分化与H-Y抗原。睾丸的下降。
2.生殖管道的发生:中肾旁管的形成,中肾管及中肾小管在男女性胚胎中的演变,中肾旁管在男、女性胚胎中的演变。
3.生殖器的发生:生殖结节,尿生殖褶及阴唇阴囊隆起形成与分化。
4.先天性畸形:双子宫,阴道闭锁,隐睾,先天性腹股沟疝,两性畸形。
5.睾丸的一般结构。生精小管内生精上皮的年龄性变化。肌样细胞的结构特点。各级生精细胞的结构特点,精子形成的过程。支持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血睾屏障。直精小管与睾丸网的的结构。睾丸间质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
6.附睾输出小管和附睾管的结构和功能。输精管的一般结构。阴茎的一般结构。
7.卵巢的一般结构。卵泡的发育与成熟。各级卵泡的结构。卵泡内分泌功能。卵细胞成熟分裂。排卵过程。黄体的形成、结构与功能。白体。闭锁卵泡。卵巢间质与门细胞。
8.输卵管的结构与功能。输卵管上皮的周期性变化。
9.子宫的组织结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的光镜和超微结构及其与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子宫颈粘膜的结构特点。
10.阴道的组织结构。阴道上皮的特点及其与雌激素的关系。
 
四、实践环节 
组织学与胚胎学包括18个必做的实验内容,在规定的54个学时内完成。
实验一 绪论细胞                              3学时
实验二 人体的胚胎发生(1)                     3学时
实验三 人体的胚胎发生(2)                     3学时
实验四 人体的组织                              3学时
实验五 体被系统                                3学时
实验六 运动系统                                3学时
实验七 神经系统                                3学时
实验八 眼和耳                                  3学时
实验九 内分泌系统                              3学时
实验十 血液                                    3学时
实验十一 免疫系统                              3学时
实验十二 循环系统                              3学时
实验十三 消化管                                3学时
实验十四 消化腺                                3学时
实验十五 呼吸系统                              3学时
实验十六 泌尿系统                              3学时
实验十七 生殖系统(组织学)                    3学时
实验十八 生殖系统(发生)                      3学时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习题(包括自测题)不应少于150题。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2.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CAI 软件、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教学电影、电视片等,提升教学水平。
 
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讲授(36学时)
实习(54学时)
第一章 绪论
1.5
1.5
第二章 人体的细胞
0.5
1.5
第三章 人体的胚胎发生
4
6
第四章 人体的组织
2
3
第五章 体被系统
2
3
第六章 运动系统
2
3
第七章 神经系统
2
3
第八章 眼和耳
2
3
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
2
3
第十章 血液与免疫系统
4
6
第十一章 循环系统
2
3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
4
6
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
2
3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
2
3
第十五章 生殖系统
4
6
 
八、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理论考试:70%     实验考试:20%,   平时成绩:10%
 
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人体组织学》,史学义、张钦宪、丁一编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组织学与胚胎学》,成令忠编著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2003年。
组织学与胚胎学》,邹仲之编著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2002年。
 
 
大纲制订人:邢文英
大纲审定人:张钦宪
制订日期: 2005.11
 
分享到: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